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特刊(Special Issue),是指某个特定研究方向的征稿活动,一般是由学术圈内有影响力的专家针对最新研究热点征集一批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集中在期刊某期或者分散在期刊各期上进行发表。在国内还被称为“专刊”,但“专刊”认可程度在国内较低。
出版周期短是特刊独有的优势,投稿到录用最快可在一个月内完成。正刊稿件处理速度明显较慢,初审一般在一周左右,外审一般在两个月左右,若审稿人拒绝审稿,出版周期还会延长。录用后一个月左右检索。而特刊出刊后可在一周内检索。客座编辑处理稿件的效率明显高于正刊的编辑,这本身是好事,能让学术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发表,但也为学术不端提供了机会。
国内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评职时,不认可发表在SCI特刊上的文章,其原因在于特刊与正刊相比,文章质量达不到SCI期刊收录的标准。近年来,多数特刊沦为期刊赚钱的工具。MDPI与Hindawi作为OA出版的巨头,每年依托旗下收录的SCI期刊创办了诸多特刊。在去年科睿唯安公布剔除SCI期刊名单商,OA出版商受到了沉重打击。Hindawi去年撤稿论文超8000篇,多数来源于创办的特刊文章,可见特刊的质量堪忧。
特刊与正刊在出版流程上有所不同,特刊由客座编辑(Guest Editor)主持,是协助主编完成“Special Issue”组稿、审稿和出版的编辑人员,以由主编邀请,也可以由专家学者自己申请。但客座编辑对于稿件的决定权很大,若文章投递到特刊成功通过编辑初审,作者可通过关系联系客座编辑让稿件成果发表。
DOAJ作为国际知名开放获取期刊收录数据库,是开放获取期刊的黄金手册。在去年和今年,DOAJ对特刊收录的标准进行了更改,以应对特刊激增的情况,同时又保证其收录的期刊数量和质量。
2023年11月,DOAJ增加了针对特刊的新标准,从2023年11月2日执行。DOAJ特刊的新收录规则得到了社区广泛的积极反馈,大家认为特刊出版将得到充的监督。2024年1月25日,DOAJ宣布修改了特刊收录标准,主要是取消了以下规则:“如果期刊最新年/卷中的所有内容都以特刊形式出版,DOAJ 将不予接受。”
之所以取消上述规则,因为不少人对新政策会影响到某些期刊的正常收录,比如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一些期刊专门出版由特邀编辑主持的专题特刊,这是一种既定模式。DOAJ 不希望将这类期刊排除在索引之外,因此DOAJ听取了业界的意见,取消了这一限制,以避免"误伤"采用这种出版模式的著名期刊。
不难看出,国际上对特刊的认可还是很高,但这是建立在对文章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的前提下。因此,出版特刊或由特邀编辑策划其他内容的期刊若严格遵守以下标准,特刊与正刊的差别只是在于出版流程层面,而不是文章质量层面。
主编必须负责整个期刊的内容,包括所有特刊,特刊必须属于期刊的范围。
特刊文章必须接受与常规论文相同的编辑监督,包括外部评审,并明确标注。
期刊必须确保对特邀编辑的资质进行检查和批准。主编或专门的委员会成员必须对特邀编辑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