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学术界都说诚信是科研创新的基础,也是优良学风的展现。优良学风与科研诚信都离不开责任感与教育。要深刻理解学术不端行为、优良学风与科研诚信的关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了解:
1、诚信科研为什么这么重要?
首先从国家大环境来看,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句话“要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既是要求科研工作者在学术上诚信科研,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学科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强国的使命和功能,又要求论文不仅仅局限于纸面,更注重实践。如果缺乏诚信,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论文的实践过程中必然是问题频出。
其次,从国家政策看,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要严肃处理科研诚信不端行为,要求相关单位认真开展科研诚信教育,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舆论环境。从各省地区看,各地相继出台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为本地区的发展助力。然而,人才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目前看来,就是科研水平的高低,而论文能直接反映科研水平的高低。 试想一下,一篇有创新性、具有突破性的论文是通过数据造假、剽窃等手段而获得的,将会对学术界、国家社会、人民群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既然诚信科研这么重要,有职业道德、优良学风的科研工作者如何培育呢?
2、如何培养优良的诚信科研?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可能涉及的各类学术不诚信行为,其中论文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和代写代投代修等,而审稿专家和编辑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违背学术和伦理道德的评审、干扰评审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要求、盗用稿件内容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可以明显的看到,学术不端并不是只有作者才会触及到,要营造诚信科研的环境,需从整个学术界着手。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期刊编辑的工作决定了他们能接触到非常多的学术界人士,包括学术新人、审稿专家等,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应以身作则,做诚信科研的践行者,而且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本单位甚至本行业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中,以教代治,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应尽早地理解科研诚信对自身科研生涯的重要性,将树立科研诚信作为终身恪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共同维护学术共同体的根本利益。
注重刊风学风建设。期刊对高质量论文的需求让很多作者抱有侥幸心理,即使论文存在一定的学术不端行为也不妨。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控机制,筑牢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的底线,保障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积极维护健康的学术生态圈。同时,严防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以身作则,加强刊风、学风体系建设,并且充分借鉴国际化的先进办刊理念,积极跟进新技术、新方法,开拓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刊新方式,尤其要突出期刊服务能力建设,,将被动处理各类学术不端稿件变为主动防范和事先宣教,以正能量、好形象吸引更多优质稿件和优秀科研团队,严厉惩罚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诚信科研不仅是学术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更是个人、社会、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的提到了诚信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