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对学者科研能力的认可,可经常发生论文投递时间久,杳无音信。作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论文质量不过关,诚然文章学术质量水平是审稿专家评判的重要指标,它也影响着期刊的发表周期。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投递核心期刊没回应与论文质量关系不大,和审稿专家自身有很大关系。
一、论文长时间没回应的原因
要知道期刊的专家编辑都是利用私人时间来审理稿件的,其报酬较少,更多是看重期刊对自身科研能力和学术地位的认可,以及了解行业最新研究动态,丰富自身的研究思路。但很多时候,专家由于自身原因而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稿件的审核,通常表现为拒绝审稿、拖延审稿、无效审稿、邀约无回应。
1、拒绝审稿
拒审情况可分为以下8种:专业领域不熟悉(或研究方向改变);事务繁忙(国外访问等);身体不适;未收到审稿通知(误进入垃圾邮件或假期未审,已超期) ;编辑部网站无法登陆;明确告知不再为本刊审稿(无暇);直接拒审;无回复(邀约无回应)。
2、拖延审稿
时刻牢记审稿专家也是普通人,拖延审稿的情况屡见不鲜。多由未收到稿件审理通知、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对审稿缺乏重视,需多次催促等原因造成,为避免过多送审造成资源浪费,在送审37d 时对未审回专家催审1次,在送审44d时若还未达2条审稿意见,即补送外审专家。
3、无效审稿
审稿专家在审理论文后,一般都需写明审稿意见,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无效审稿意见,此类审稿意见无法帮助编辑判断论文是否录用论文。可分为以下几类:只给出结论,无具体意见;只给出具体意见,无结论;评语寥寥无几,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评语照抄文章摘要或结论;泛泛而谈,无针对性,评审意见空洞;只提出语句语法、图表文字格式意见;审稿意见太详尽,抓不住重点;只有学术评价,无具体修改内容,或意见太过简单笼统,不能指导作者进行实质性修改;结论模棱两可,表述含糊。
二、长时间没回应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期刊审稿周期是影响作者对期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专家评审时间过长不仅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而且会增加作者的撤稿率。
1、对作者的影响
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影响论文的发表,时效性无法保障。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作者发表论文除了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外,还可能用于职称评定、项目结题,这些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超过时间规定就无法完成认定。所以,长时间没回应可能导致作者撤稿,转投其它期刊,进而影响对期刊的评价。
2、对期刊的影响
拥有良好学术性、创新性、逻辑性、文字水平的高质量论文是期刊生存的生命线,恰恰专家审核又是把控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专家审稿时间的延长,拉长了期刊发表周期,增加了出版时滞,进而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