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术动态 查看文章

同行评审报告中的剽窃行为可能只是 “冰山一角”

发布时间:2024-05-18 来源:学点平台-运营徐超

        捏造、剽窃是作者经常使用的造假手段,这在同行评审专家中同样适用。在大多数学者眼中,学术不端仅存在于作者群体,目的是为了提升论文的录用率。审稿人在论文出版中承担着“守门人”的角色,对文章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负责。但审稿质量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比如审稿兴趣、科研能力、时间等。因此,这导致某些审稿人在撰写审稿意见时,以剽窃其他学者的审稿报告来完成审稿任务。

        特定短语和引文是识别审稿报告造假的重要线索。米科瓦伊-皮涅夫斯基(Mikołaj Piniewski)今年2月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的文章,研究了同行评审报告中数十个明显的抄袭案例,发现在为19家期刊撰写的报告中使用了相同的短语,并且发现了50份出版物中重复引用的原话。

审稿造假.png

        Piniewski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三项分析。首先,他们将其实验室提交的两篇手稿中的五份同行评审报告上传到一个简易的在线剽窃检测工具。这些报告与之前在网上发表的内容有44-100%的相似度。

        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在2021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22篇公开同行评议报告中,都出现了相同的短语。随后,研究人员选取了一段长达43个单词的引语,并将其粘贴到谷歌中,这段引语有多处语言错误,包括大小写不正确。搜索结果显示,这句话或其变体在50篇同行评审报告中被使用过。

        这些报告主要来自MDPI、PLOS和爱思唯尔出版的期刊,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重复报告的数量逐年增加。

        研究小组指出,有些情况可能并不代表不当行为。“从不同的评论中改写自己的话是可以容忍的?我认为这没什么问题,"Piniewski 说。“但我想,我们发现的这些情况中,大部分其实都是其他原因”。

        同行评审报告的重复和篡改并非新现象,早在2010年篡改同行评审程序的现象就已存在,这很可能是论文厂在当时运作的一种迹象。论文加工厂--制造虚假研究论文并出售作者身份以牟利的机构--以篡改审稿意见将手稿推向发表而闻名。

        Piniewski的团队还担心,随着AIGC被广泛应用,重复的情况也会增多。三月份发布的一份预印本显示,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协助同行评审,以识别出可能成为同行评审报告中人工智能撰写文本标志的特定形容词。

审稿造假1.png

        为应对这种情况,出版商正在采取行动。PLOS出版伦理团队 “正在调查《科学计量学》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同行评审中潜在剽窃行为的担忧”。

        爱思唯尔也Piniewski和他的同事提到的情况进行调查。

        MDPI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在一份声明中说,它已经意识到其期刊审稿人可能存在不当行为,并正在 “积极处理和调查这一问题”。

推荐资讯
SCI论文重投的步骤具体有哪些?

投稿SCI,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审稿人给出修改意见,要求对论文修改重投。据学点小编了解,目前投稿SC...

核心期刊发表录用率该如何去提升?

很多作者都疑惑,该如何提高核心期刊论文的录用率?其实想发表一篇论文并不容易,尤其是核心期刊的发表,既...

【限时优惠】学点平台正式上线,检索报告、专家审稿等超多福利免费送!

Part.01关于学点 学点平台业务主要涉及稿件查重、专家审稿、引证报告、各大国内外学...

2024中科院预警名单正式发布!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正式发布,想获取完整榜单,私信学点小编!本次发布的预警期刊中,主要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