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预印本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科研人员要使用预印本?这里学点小编给大家着重介绍预印本,以及预印本产生的背景,并详细讲述预印本的特点和作用。
预印本起源
预印本的兴起源于传统期刊出版的周期,及版面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产出发表需求。同时,科研工作者对快速、高效的论文发表方式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科研工作者还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提升论文质量,扩大影响力。
全球出版集团爱思唯尔于2016年收购了预印本数据库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标志着传统期刊开始主动进军预印本领域。
预印本的出现无疑颠覆了上百年来的出版行业规则,预印本只需经过简单的筛选和审核,不必排版便可出版。目前出版界,通常会为预印本分配一个DOI号,以便其他研究论文对预印本文章进行引用。
预印本的定义
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尚未经过正式出版物发表之前,出于与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
目前的预印本服务系统有:arXiv、RePEc、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奇迹文库、中国科学论文在线系统。
预印本发表过程
作者完成初稿,可上传到公开数据库,预印本跟投稿到期刊的版本经常是一样的。一旦论文预印本上传完成,系统会快速检查文档内容是否与科研相关,并在1-2天内在线发表,不用经过同行评审,且免费开放给所有人浏览。如论文后续需要修改,也可以继续上传,旧版本依旧存在。
预印本涵盖各个学科,文章版权开放,可以搜索、分享、引用和评论。由于预印本文章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校对和排版,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初稿或底稿。文章正式发表后,预印本会更新文章和网页,添加正式发表链接。
预印本的特点
与期刊发表的文章相比,预印本具有以下特点:
交流速度快:预印本发表速度快,能够尽早获得同行的关注和反馈,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研究工作。
快速在线发表:预印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科研工作者能够迅速向全世界宣告其研究想法或发现的优先权。
开放获取:将你的工作储存到预印本服务器上是让你的研究免费开放给全球科研人员的好方法。
建立自己的优先权:世界上可能有许多科研人员正做着同样的研究工作,上传预印本能让你取得研究想法或研究发现的优先权。
收到宝贵的反馈意见:上传预印本后,可以跟同行分享交流,寻求反馈。有的科研人员会指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评论,作者可以利用这些意见来改善论文,也可提高论文接受率。
及早获得引用: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的每个作品都会获得一个独立DOI,通常都可以被引用,因此在论文正式发表前就能增加学术引用率。
提供研究证据:基金单位招聘委员会经常会要求提供近期研究工作的证据。如果发表延迟了,对作者的工作申请可能会有影响,预印本在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为什么会有预印本?
传统学术发表过程漫长,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要经过数月甚至一年。减缓了科研的进展和科研思路的更新。科学界的惯例就是最先发表的人更有发言权,学术界做同样研究的人很多,研究结果产出的及时性,非常重要。面对这种情况,预印本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发布预印本影响期刊投稿吗?
预印本发表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发表,在发表预印本后,论文依然可以向期刊投稿。期刊是否接受已有预印本的稿件取决于各自的预印本政策。
但发布预印本并不构成一稿多投或学术不端。当前随着预印本的普及,大多数期刊和出版商已出台政策接受预印本,认可其价值。
调查显示,在14家大型出版商中颁布预印本政策的比例从2017年的64%上升至2023年的93%;他们不仅鼓励学者们发布预印本,还会指导编辑在审稿时排除预印本查重。另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的前120名期刊中有97.5%的期刊均颁布了预印本政策。还有一项针对高影响因子临床期刊的研究显示,86%的期刊都接受预印本稿件。
由此可见,出版界对预印本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虽然预印本的发布和期刊发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预印本的发布可以为研究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引用,同时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将预印本视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政策,预印本的发表对期刊发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