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ESI高被引论文数据每两个月更新一次。这意味着,这些数据并不是一次性发布的,而是根据科睿唯安的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更新周期,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次新的数据更新。这种定期更新的机制确保了ESI高被引论文的数据始终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关于“高被引论文”一词,相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也都不同程度的了解了一定,但是每次在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我的论文达到了阈值没有成为高被引?我的论文距离高被引论文有多少差距?成为高被引论文都有哪些条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全面的、系统的讲一讲“高被引论文的评选规则”。
什么是ESI高被引论文
ESI高被引论文是指近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0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期刊、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这一指标已成为当前衡量和评价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学科评估、以及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ESI基本科学指标
ESI基本科学指标,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数千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高被引论文评选规则
ESI高被引论文的评选规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高被引论文
成为高被引论文需要具备的条件,从文章作者本身的要求来看主要有两点:
(1)该论文必须是发表在SCIE,SSCI数据库中的文章
(2)文章当中的文献类型必须是Article和Review
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点要求,才具备入选高倍引论文的资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论文就可以入选高被引了,那么还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高被引论文是,统计某一ESI学科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按照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
那么重点来了,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高被引论?下面小编用举例子的方式来给大家详细的展开的交流一下:
首先,我们从时间要求上来看,规则划定的是只评选近十年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就只能以现阶段的时间为基础往前十年,在这个区间内才符合评选范围。如,以2023年1月份更新为基准,那么文章出版时间必须在2022年10月31日之前(如同时存在正式出版时间和在线发表时间,则以在线发表时间为准)。
如图显示,该文章的出版时间2022年,但是因为本篇文章有在线发表时间2020年,所以本篇以在线发表时间为准。本文章以2020年阈值计算,本期2020年计算机学科阈值为76,该文章被引62次,因此没有入选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的阈值会根据学科的最新数据不断更新。这意味着论文的被引次数需要超过当前学科的高被引论文阈值,才能被认为是高被引论文。
其次,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必要条件,就是对论文的要求
(1)文章必须是发表在SCIE、AHCI、SSCI数据库中的文章
(2)文章当中的文献类型必须是Article和Review
(3)文章必须在本次更新数据前两个月左右检索
需要注意,高被引论文的评选不区分自引和他引,只关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按照领域学术论文的引用数据排序,取前1%作为高被引。这保证了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热点论文
热点论文则是指某一ESI学科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中,在统计时间点最近两个月里被引用次数进入前0.1%的论文。这类论文因其快速被广泛引用而被称为热点,反映了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