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关于"每7篇论文可能就有1篇造假”的说法,虽然这一比例听起来颇为惊人,但在某些研究领域和特定情况下,学术造假的现象确实不容忽视。对于学术造假,真的有很多操作让人“叹为观止”。
2009 年,一项现在被高度引用的研究发现,平均约有 2% 的科学家承认在其职业生涯中至少伪造、编造或修改过一次数据。这一数据来自2005年的数据集,已经过去了近20年。
15年后,一项新的研究试图量化学术研究中造假的比例,该分析报告于9月24日在 Open Science Framework上进行同行评审前发表,发现七分之一的科学论文至少涉及部分伪造。
作者James Heathers是一位资深的科学侦探,他通过对12项现有研究的数据(共包含约7.5万项研究样本)进行平均后得到了这一数字。
科学侦探Heathers表示:“我认为,询问那些在研究中造假的人,让他们诚实地回答之前是否存在造假的问题,这是非常幼稚的”。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方法。
Heathers 的研究从社会科学、医学、生物学和其他研究领域的 12 项不同分析中提取了数据。所有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点:每项研究的作者都使用各种在线工具来估算一组论文中的造假数量。
该研究以Meta分析的方式进行,因为它的数据“非常分散”,来自各个地方;作为一项工作,它完全没有系统性。
Daniele Fanelli是2009年研究的作者,他并不相信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他表示“Meta分析有时并不科学”。他认为这项研究错误地将存在问题的研究标记为肯定是假的,并错误地将不同领域的研究混为一谈。
Fanelli说:“这些论文不尽相同,在不同背景下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突出了不同的问题。同时对这些论文进行评估不是一种严谨的方法”。
Fanelli表示,这项研究会引起媒体不必要的负面关注:“这不是科学应该得到的关注,也不会从中受益。”
荷兰的流行病学家Gowri Gopalakrishna 表示:“我不认为这项研究完全错误,但我认为可能有些误导”。他于2021年发表了一项类似的研究,该研究在对荷兰近7000名研究者进行的调查发现,8%的研究者承认在2017-2020年间至少伪造或编造过一次数据。
Gopalakrishna表示,伪造和编造的行为在某些领域可能相比其他领域更为普遍,因此将它们归为一类可能没有帮助。Gopalakrishna认为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Heathers承认这些局限性,但他认为,必须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他说:“如果我们一直等待在特定领域内对此类问题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性研究,我认为这样时间太久了,资金严重不足。”Heathers表示,他将继续研究科学造假的平均比例。
综上所述,虽然大家认为“每7篇论文可能就有1篇造假”的说法很夸张,但学术造假现象确实在某些领域和情况下较为严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维护学术界的声誉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