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继环境科学Top期刊Chemosphere被剔除,“总环”被「On Hold」后,环境领域的作者们纷纷开始寻找平替。新的顶刊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又被大家顶上热榜。EP作为环境领域老牌Top期刊,却被视为那些被一区顶刊拒稿后的“备胎”之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的价值低于一区期刊,事实上,EP在环境科学领域的认可度和学术质量仍然较高。本文学点小编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Environmental Pollution,帮助各位作者更好地判断是否适合投稿。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SN:0269-7491
IF(2023):7.6
Index:SCIE
分区:JCR Q1 ,中科院2区Top
出版社:Elsevier
预警情况:近4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简介】EP创刊于1987年,由Elsevier出版,是一本国际同行评审的月刊。该刊为国际顶级期刊,已被SCIE等权威数据库收录。致力于发表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高质量原创研究,展示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促进科研交流与成果转化。
影响因子
近几年的影响因子处于较高水平,最新影响因子为7.6,说明期刊潜力十足。
该刊影响因子虽比不上EST,WR等专业顶级期刊,但还是能够和JHM相提并论的,且大多数人认为,EP的含金量相对高于总环和JCP。
期刊分区
JCR分区: ENVIRONMENTAL SCIENCES Q1
中科院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区Top
引用情况
观察其引用情况会发现,EP从总环那里借鉴了不少,其次是自身,再者是Chemosphere,这三本环境领域熟悉的期刊,可以说是“难兄难弟”,相互引用。
EP其最新的自引率为5.3%,在安全阈值内,引用良好!
年发文量
从下图可看到EP从2015年的500篇涨到2000篇以上,2020年开始年发文量大于2000篇。2021年发文量达到顶峰2893篇。其规模不断扩大。
发文地区占比
就发文地区而言,国人发排名第一,9972篇,占比37.281%,其次是美国位,仅有国人发文的一半,4528篇,占比16.928%。
审稿周期与难度
官方数据显示,EP初审周期为6天,审稿周期为3个月。整个录用周期100天,约4个月内。
这个速度在SCI期刊中属于较快的范围,对于那些急需发表成果的研究者来说,EP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投稿选择。
编辑团队
EP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编辑团队,其中的两位主编的研究领域和专业背景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别是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的Jörg Rinklebe教授和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Christian Sonne教授。
Jörg Rinklebe教授专注于土壤和地下水管理。
Christian Sonne教授则在环境化学、疾病和气候变化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在野生动物生态毒理学方面。
版面费
期刊发表为混合模式,可选择传统模式发表,无需版面费;如选择OA,版面费为4090美元
EP是否能投稿
尽管EP近年来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然而在行业内,它的认可度和含金量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总结来说,这本期刊各项指标均表现优秀,行业内口碑也不错,国人友好,发文量大,审稿速度偏快,真是一本完美的平替刊!
综合来看,尽管EP在录用难度上有所挑战,但其高效的审稿流程和严格的学术标准,使得它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者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在投稿其他高难度期刊被拒后,EP作为一个替代选择,仍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