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国际出版巨头Wiley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因同行评审问题共撤回了26篇论文。
这些论文是分批撤回的,最近一次撤稿是在2025年2月16日至17日,前几次分别是2025年1月和2024年11月。
撤稿详情:同行评审受损
经出版商调查,这些文章的接收完全基于被破坏的同行评审流程。因此,必须被撤回。
这些撤稿论文的作者均来自中国。值得关注的是,被撤稿的论文中,除2篇外,其余均发表于2024年,通过Wiley的“EarlyView”在线发表。发表的论文中大多数通讯作者邮件域名与大学或研究机构无关,而是由随机的字母和数字组成,这可能是论文工厂活动的迹象。
Wiley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期刊发现了令人担忧的同行评审模式,涉及正在评审的稿件和部分已发表的论文。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的撤稿是此次调查的一部分。然而,出版商未回应关于2月撤稿的更多信息,也未透露是否计划继续撤回更多论文。
中国论文成撤稿“重灾区”?
2月19日,Nature重磅发布一篇题为Exclusive:These universities have the most retracted scientific articles的文章,这是Nature首次对撤稿机构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令人震惊:全球撤稿量最多的前10家机构中,7家来自中国的医院或医学院。
更触目惊心的是,过去十年间,中国论文撤稿率(0.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其中数据不可靠、同行评议造假、由论文工厂伪造及抄袭,是中国作者SCI论文撤稿的四大主要原因。撤稿是出版界对学术不端行为或严重错误的应对措施,而中国学者快速增长的撤稿数量,则更需要引起重视。
深度分析:撤稿为何频发?
撤稿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机构乱象:论文由“论文工厂”批量生产,伪造数据、买卖,甚至操控审稿流程。
科研评价体系扭曲:“唯论文”导向下,学者为职称晋升、项目结题被迫“灌水”。
Wiley整治的决心
这并不是Wiley首次因同行评审问题而大规模撤稿。2024年6月,Wiley旗下期刊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因同行评审被破坏撤回了数十篇文章。
自2022年底以来,Wiley的子公司Hindawi已经撤回了超过11000篇论文。2024年5月,Wiley宣布关闭原Hindawi旗下19本期刊,其中一些期刊受到了大规模研究学术不端的影响,这也是Wiley显示出Wiley整治旗下期刊乱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