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几经推迟,2025中科院分区表终于3月20日发布,此次分区表调整幅度大、争议也非常激烈。学术圈内质疑声四起,有作者直呼“看不懂”,更有作者表示“中科院分区规则不公平”。此次中科院分区有哪些变化?
热门期刊降区
很多老牌1区期刊掉到了2区,如以下几本:
Fuel(2024年中科院预警期刊)
Nano Letters(美国化学会顶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4年10月被“On Hol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而中科院主管的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期刊(影响因子3.5,JCR Q2)却登顶一区Top。
数据碾压
对比公开可查的数据,Nano Letters在Scopus数据库中的CiteScore 高达16.8,论文被引半衰期长达7.3年,在纳米领域Top1%论文占比达21%。
而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CiteScore 2023仅为5.9、论文被引半衰期长达4.1年。
这种数据层面的全面碾压,却被"超越指数"神奇逆转,中科院分区表自2022年开始,区指标不再采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而是替换为“期刊超越指数”。期刊超越指数「解决了哪些问题」
分区表升级版采用“期刊超越指数”,突破均值指标的瓶颈,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期刊整体水平,同时解决了学科差异、文献类型差异、偏态分布等问题。
但有作者表示,期刊超越指数并没有相关计算方式,全是暗箱操作......
除这两本期刊外,另外还有一些热门二区期刊(包含水刊)在此次调整中降为三区。比如:Scientific Reports、Land、forests等等。
特别是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作为四大水刊之一,之前发文量巨大。降区可能会对其投稿热情产生影响。
中科院最新分区表声明中,也表示:进入当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期刊将不再进行分区。
除上述期刊外,仍有不少期刊的分区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也不禁让人深思中科院分区的存在是否已偏离了它存在的初衷,现在是否还有当初的威信力?尽管中科院强调分区依据“定量数据+专家评议”,但规则不透明始终是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