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大家熟知的毕业神刊Scientific Reports,作为传说中的四大水刊之一,在2025年中科院最新的分区表降为三区,版面费却又上涨,更是再次将其推至风口浪尖。到底毕业神刊Scientific Reports是否值得投稿呢?
Scientific Reports
ISSN:2045-2322
Index:SCIE
IF(2023):3.8
分区:JCR Q1,中科院3区
出版社:Springer Nature
预警情况:近4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简介
Scientific Reports作为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迅速成长为学术界的“巨无霸”期刊。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发表具有新颖性和广泛性的原创研究。由于其覆盖领域广泛、发表周期较短,加之价格适中,Scientific Reports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尤其是急需发表论文的毕业生的首选期刊。
期刊现状
Scientific Reports属于综合性期刊,长期以来,Scientific Reports因其相对较低的发表门槛和高通过率,被一些学者视为“水刊”,也被称为巨型期刊,发文量达到3万+篇,水刊排行第一。
Scientific Report巨型期刊的发展
2006年,PLOS推出的大型在线期刊PloS One即巨型期刊的首次亮相。
由于PLOS ONE取得显著成功,许多大型出版商推出类似期刊,2017年,Scientific ReportS超过PloS One,成为全球出版量最大的期刊。2020年,Scientific Reports在全球引用量最高的期刊中排第6位,有超过54万次引用量,JCR排名位于Q1,说明巨型期刊的学术质量并不逊色于传统期刊。
问题是,这些巨型期刊影响因子始终可观,对于各位作者而言,一直都是投稿的选择。
巨型期刊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投稿时,还是需要甄别。
分区降级与费用攀升
2025年中科院分区调整中,SR从2区跌落至3区引发热议。
这本被大家戏称为毕业神刊的期刊,去年发文量超3万,版面费却连年上涨:
● 2015年,该期刊版面费仅1500美元
● 2024年,版面费2590美元
● 2025年,根据官网最新数据显示,其版面费再度上调100美元
高昂费用+分区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人直呼:“这钱花得肉疼!”有学者算了一笔账:若以年均3万篇计算,SR单刊年收入超6亿人民币!
2024年最挣钱的24个OA期刊
根据WoS的检索结果,2024年发文数量前24的收费OA期刊,根据1美元兑 7.33 人民币,1瑞士法郎兑 8.04人民币的汇率算一下各个期刊2024理论最大收入。(没有包括期刊提供的折扣和免费)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营收最多的为Scientific Reports达到6.2582亿,其次是Nature Communications达到5.1734亿,第三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为3.2048亿。最少的ACS Omega 也有0.6122亿。这24个期刊加起来达到43.9178亿。(2024年OA发文前15的期刊在中国获得超10亿版面费)
Springer Nature的“三足鼎立”
Springer Nature出版商旗下三本综合性的期刊(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Scientific Reports)足够收割绝大部分的文章。而SR被网友戏称为“打工小妹”,与“面子担当”Nature和“中流砥柱”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构成盈利链条。
• Nature:以新闻评论类内容维持高端形象,OA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专注高质量研究,平衡声誉与收益
• Scientific Reports:通过海量发文实现规模盈利,中国学者贡献近25%的稿件
尽管负面缠身,SR仍展现出矛盾的生命力:近三年产出9篇高被引热门论文,年均高被引比例维持在5%左右。在这么大的发文量,还几乎全是长文的情况下,它的影响因子反而是最真实的。
所以这究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奇迹,还是海量数据下的“幸存者偏差”?
学术诚信危机
2024年10月,一封由牛津大学Dorothy Bishop、法国Guillaume Cabanac教授及学术打假专家Elisabeth Bik联名的公开信,揭露SR存在混乱图表、虚构语句、无关参考文献等问题论文通过同行评审的现象。尽管期刊年收入超6亿人民币,但其旗下1.3万名编辑的监管效能备受质疑——撤稿285篇(数据造假168篇、图片问题128篇)的数据背后,暴露了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在质量控制上的“动力缺失”。
与“难兄难弟”PLOS ONE(撤稿1021篇)相比,SR虽稍显“体面”,但学术界普遍认为,两大OA期刊的“比烂逻辑”折射出综合类巨型期刊(Mega Journal)的生态困境:以量取胜的商业模式与学术严谨性难以兼得。
出版社回应
从Chris Graf对公开信的回应大概能看得出整个Springer Nature出版平台对此的态度,虽然话语间模棱两可,但大意是说刻意造假的稿件投过来是整个出版界都面临的问题,怎么能只拿Scientific Reports开刀呢?
Scientific Reports对于小白来说是很好练手期刊,审稿速度快,好投易中,对创新性要求没那么高,更强调研究的科学严谨性和技术正确性。
但是对于学术生涯有一定要求的作者来说,Scientific Reports的认可度还是不够,面对这么大的年刊量,发表的质量不好把控,期刊风评难免褒贬不一,同时在如今扶持国产期刊的大环境里,SR以后想升区估计有点悬了。但如果赶时间,且分值分区要求不高,还是可以投一下的,只要不On hold,不被预警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