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期刊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期刊发展的主流态势,虽然我国专刊发展缓慢,但专刊是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增强期刊学术引领能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既然专刊这么重要,那么专刊的发表难度大吗?有意义吗?它的稿件主要来源有哪些呢?
一、专刊稿件来源
专刊是针对某一科学前沿热点或系统总结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具有学术价值高、及时性强的特点,对研究热点关注较高,且多以交叉学科为主。所以,专刊对稿件要求极高,一般来自于刊群编委、专家学者、学术会议。
1、刊群编委
专刊的创办需要有科研能力过硬的编委,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编委会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投稿作者,本身科研能力就很强,能提供高质量的稿件;二是科研能力强、有名望的编委能吸引高质量的稿件,初创的专刊没有被知名数据库收录,很难吸引投稿者的目光。只能通过查看期刊人员配置,对业内有名望、能力强的学者,作者自然也愿意由他创办的期刊;三是编委主动邀请行业内知名学者为专刊供稿,并为其创办专栏以示诚意,能满足学者多元化需求,并增强专刊与学者的黏性。
2、专家学者
国际知名学者有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感,邀请其担任编委或为专刊供稿,不仅是对专家学者科研能力的肯定,更能推动专刊快速发展。与知名学者一起策划高水平的专题,能提升编辑学术水平、扩大学术视野。
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反映了学科发展的重点、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汇集了行业内最新的学术观点和最前沿的学者,是专刊组稿的重要来源。比如一本机械相关的专刊,可找到行业内的顶级会议,与组委会人员沟通,根据会议设置专门的栏目,将其收录文章的一部分发表在专刊上。
二、发表专刊有意义吗?
专刊作为正刊的补充,对文章创新性、科学意义、逻辑性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但专刊更看重文章创新性与学术价值。要体现行业热点或系统总结某一领域的研究结果,对文章要求自然就相对较高。所以,发表难度较大。
但是专刊有它自身的优势,不看重作者职称,只关注文章质量。国内想要发表核心期刊,文章质量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核心期刊对于第一作者的职称有规定。比如我想发一篇北核,大部分期刊都要求第一作者需为副高及以上职称,这个门槛让很多作者丧失了发表核心期刊的机会。专刊则不会,专刊关注的领域多为热点、新兴领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职称卡脖子的现象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