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SCI作为国际权威的核心期刊,近几年在国内也受到很多学者的欢迎,尤其是现在国内核心期刊对于本科生发表有限制,大家自然就把目光转向国际SCI期刊。但本科生发表SCI还是有很多困难,具体有哪些难点呢?下面学点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点。
1、科研意识
本科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本就有所局限,很多学术或因未来定位不明,或沉迷于其他活动,动力不足等情况,并没有进到正经的科研活动中,所以本科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科研意识是不够的。
2、系统的科研训练
本科生对科研思维、论文范式、基础背景知识、语言功底、主题方向等有所缺乏。但是,好学校中花功夫学习的好学生其实能够达到基础的功底,不过终究不是多数。
3、个人科研经验积累不够
本科阶段科研经验是很薄弱的,积累曲线还在缓慢增长期,学习能力也较弱。一般积累到了某个点才会突然“开窍”,学习能力指数增长,而大多数人历程中这个点往往在后面的硕博期间。因此本科生也就很难出好的成果,但其实不太影响出一般成果。但本科生的理想化认知又可能存在高追求,从而判定自己还没达到出成果的地步,从而继续花时间进行积累。
4、足够的资源
实验室导师往往有硕博的学生,资源会优先分配给他们,基本轮不到本科生。更有老师擅长忽悠本科生来打工做苦力,出了成果最多给个靠后的挂名,就这已经让本科生趋之若鹜,因为论文挂名在竞争中已经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没必要再往上看。再加上科研意识和主动性不足,本科生在一个课题中的定位自然很难占主导。“硕博喝汤,本科吃渣”,这就是普遍的生态定位。
5、时间安排
本科生生活丰富,尤其课程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本科生一般很难有决心将课外时间全部投入科研,也就造成了参与的不足。
一般来说,本科生自己要有较强科研意识,在进入实验室后才会遇到更好机遇,还有极少数通过搜集信息,做了严谨的科研规划从而一步一步达成目的,信息差降维打击普通本科生。
以上就是学点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本科生发表SCI的难点解析,如有更多的疑问,不妨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