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核心期刊是评价机构对期刊根据相应的评价规则做出的客观评价,各核心期刊评价依据的标准各有不同。在人文社科领域,南大核心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北大核心,AMI作为新生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认可度最低。而在自然科学领域,CSCD号称“中国版SCI”,北大核心、科技核心认可度次之。但是,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真的客观吗? 核心期刊评级体系是基于数据量化的结果,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其劣势。因此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并不真的客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评审的对象是一系列反映被评客体实际状况的数据,或可供相互比较的信息;被比较的各要素须在同一个层面之上,因而对“同质”的关注多于“异质”。 2、现有评刊机构的主体是非学科/专业的数据加工人员,方法是基于量的比较,比较内容有论文的聚类度、相关度、规范化、价值的持久性等,而非质的评价。只要求评价者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而不需要懂得论文的内容。 3、期刊评价将全部论文作为整体进行比较,而非对具体论文内容的分析判断。这几点依次归纳为可比性原则、相容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易操作性原则恰恰符合“比”的特点。参与比较的各要素根据上述原则“比”出高与低、多与少、强与弱、优与劣之后,排序产生。 4、用“一刀切”的标准来比较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受不同传统习惯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各异的表述方式,其公平性就很难掌握。例如一些“小众”“偏冷的刊物,其学术价值和办刊质量丝毫不逊于核心刊物,但得不到应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