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期刊质量最简便的评价方法是核心期刊收录的目录,但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是各种评价指标数据的集中体现,比如期刊的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不能完全反映期刊质量。期刊质量评价应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被引频次低的文章不代表文章质量低,作者阅读文章满足了某种需求才是更应值得关注的事情。
引用或转载评价不能与质量评价混同。期刊的被引用或被转载情况会受到许多主观因素以及时间语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引用或转载次数上的微小差别不能有效说明论文质量的高低。比如,对初学者而言,想要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发展情况,普刊的文章就已经能满足。若是有较多科研经历的学者,核心期刊文章也不一定能满足对创新的需求。
再者,虽然被引用和转载是论文价值的体现,但科研成果中的价值从被发现到被重视、承认和广泛接受有一个过程,成为“热点”而被大量引用不能与“高价值”完全划等号,未被引用亦不能与“没有价值”划等号。“睡美人”论文非常常见,在以科普或应用为目的期刊,被引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困难。所以,期刊价值的体现与期刊的定位、宗旨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质量标准是多元的,取决于期刊的定位和评价主体的角度。对学术期刊、工作期刊、科普期刊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就内容而言,应用性是工作期刊的质量标准;仅就学术期刊而言,质量标准又可分为学术标准、编辑出版标准、影响力标准和同行专家定性评价标准。不同的学科亦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基础理论研究也不同于应用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