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干货分享 查看文章

如何看待学位法草案的提出?

发布时间:2023-08-30 来源:学点平台-运营徐超

        828日,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学位获得者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以及学位授予单位非法授予学位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看待学位法草案的提出?.png

        其实,人工智能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很早就有先例,人工智能参与论文写作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05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编写出论文生成软件SCIgen,所生成的论文被学术会议录用,此后机器生成的毫无意义的论文经常被学术期刊或会议“录用”。

        (2)2008年,德国学生利用该软件生成论文,并向武汉举办的 IEEE 国际会议投稿,机器虚拟的Schlangemann 教授被当成知名学者,并受邀为会议主持人,机器暴露真实“身份”后让举办方异常尴价。

        (3)2012 年,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博士后 NateEldredge 对 SCIgen 进行了修改,制成数学专业的论文自动生成器Mathgen,虚构“Marcie Rathke”教授投稿,被广受赞誉的期刊《理论数学进展》(Advances inPure Mathematics)录用。

        (4)据 Nature 2021年 5 月的报道,SCIgen 软件至今还在使用,导致科学文献中仍然潜伏着数以百计的胡言乱语论文。

        (5)2022年3月14日,Retraction Watch 中因“随机生成内容”( 即机器参与论文写作)原因被撤销的论文共 819 篇,其中署名单位来自中国的论文有502篇。中国作者使用机器生成论文被撤销始于2009 年,在 2021 年此类论文数突增至 361 篇。

        学位法草案提出用人工智能撰写论文为学术不端,这个值得点赞,毕竟利用人工智能撰写了论文的同学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人工智能参与写作的行为,但同样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人工智能参与写作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有没有统一可行的界定标准?如何界定人工智能参与写作?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发现后的惩罚措施是什么?仅靠立法就能杜绝人工智能参与写作的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