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SCI期刊投稿审稿周期长,但这并不影响科研人员选择这一权威期刊发表论文。SCI期刊审稿标准主要包括文章的学术水平、学术价值、创新性、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在审核提交文章的时候,期刊编辑会关注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独立性、结论的可靠性、创新性等因素。关于SCI审稿过程,学点小编下文给大家具体分析。
一、初审环节
此环节是作者投稿后,就由期刊编辑负责初审,初审主要有三步:
1、确定稿件是否合适
审稿重点:查看稿件的方向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范围,审核稿件的格式、篇幅数、图表以及查重率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论文会被直接拒稿。
2、审核摘要、引用和结论
初审阶段大致判断稿件是否具有发表价值。
3、审核全文
初审重点在于查询稿件的逻辑、结论以及观点是否一致,还需要审稿文章的表述是否有问题,以及稿件中的结论是否可靠。
初审后,通常有三种结果:
● 文章不符合期刊范畴及投稿要求,而直接被拒;
● 论文与期刊符合不符,建议改投他刊;
● 初审通过,稿件递交至同行评审。
二、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由相对应领域的专家负责审稿,此过程是双盲审环节,那么同行评审重点在哪?
● 审核稿件中专业术语是否使用恰当,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证明定义选择的合理性?
● 方法描述是否足够细节,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 数据是否能够支撑结论?
● 论文中是否展示了研究所在领域的最新证据?
● 有没有考虑过如何让文章更简单、更容易理解?
同行评审后,有何结果呈现?
直接接受;
小修后接受;
大修后接受;
三、终审
此环节主要由主编审稿后并定稿,主编审稿主要参考哪些方面?
主编根据前期初审以及同行评审的意见,决定稿件是否录用。考查重点:文章的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性等。
SCI审稿流程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审、二审、三审。在每一次审稿之后,都可能会被退稿或被要求修改,所以要求作者们在每一次修改之后,要认真对稿件进行沉淀和反复斟酌。三校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诚信。因此,在论文投稿之前,作者需要对稿件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