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论文创新性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其分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渐进型创新、构建型创新、模型型创新、根本型创新,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思路、新工艺、新应用、新贡献、新设想等。如果从科技论文问题-方法组合角度,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问题+老方法、老问题+新方法、老问题+老方法这4种创新类型。
国内对论文创新性的研究被聚为5大类:第1类从论文的研究主题等方向探索创新力;第2类从文本内容等方向对创新性进行评价;第3类从科技期刊编辑初审角度来论述论文新颖性;第4类从论文的参考文献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来评价论文创新性;第5类使用被引频次、指标体系等定量化的数据评价学术创新。因此,论文创新性的衡量标准很多元,但都离不开“新”。
“创新”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熊彼特从马克思那里得到启发。首次提出之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并加以研究,科技创新理论逐渐形成。创新扩散理论( diffusion ofinnovations ) 由Rogers在1962年提出,一项创新的扩散传播具有其特有规律,即创新的扩散刚开始比较缓慢,当采纳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扩散过程迅速加快,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多都已采纳创新,之后扩散放缓,直至采纳创新人数不再增加。
这其实很好理解,创新的研究往往都是突破了以往的认知,在长期的时间内,人们已经习惯了之前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新的理论的推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看法。在以往的认知中,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实时间会受到速度的影响。相对论是在本世纪初被提出,大量的引用与认可则是在论文发表几十年后。爱因斯坦在《论引力波》的论文中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直到2017年引力波才被观测到,主导观测活动的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论文创新性是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对于不同主题而言,创新性的角度及分量各不相同。以作者视角出发,利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撰写的论文是创新,对期刊则不一定是;以期刊视角出发,应将论文的创新性置于期刊出版和行业全局,追求未解决的问题;以读者视角出发,获得新知识就是创新,与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很大关系。因此,论文创新性没有定论,于自己有用的就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