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初审是“三审三校”的第一关卡,相较于外审和终审,其难度更低,编辑关注的更多也是文章的格式、主题方向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对文章质量关注较低,但初审仍有一定的拒稿率。因此,过不了初审也是正常情况。
初审过不了有几类原因:一是论文质量太差。初审也要审核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价值等方面,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发表的价值,若文章研究的内容或结论前人已做过详细的论述并发表了文章,这类文章是不具有发表价值的。论文发表是为了传播最终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潮流,很显然创新性较差的文章不符合要求。
二是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格式在初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作者在投稿前需按照期刊的投稿指南对文章的格式进行修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标题、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数据等等,否则文章将直接被拒。《编辑学报》曾发表声明,称投稿到本刊的作者,文章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的占初审拒稿的比例很大,作者对文章格式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是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初审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行为,编辑首先查看的是作者上传的查重报告,查看论文的重复率是否符合期刊要求。期刊会根据文章查重率的高低分类出来稿件:若文章查重率高于30%,直接拒稿;文章查重率高于在20%-30%,编辑将文章返回给作者修改后再次查重;文章查重率在15%及以下,则审查文章的格式、质量等方面。期刊对查重率的要求不尽相同,宽松的要在20%,严格的在10%左右,一般期刊没有明确规定可将文章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
一稿多投也是常见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同时或多次将文章投递到两种及以上的期刊,以谋求文章快速发表,但这对期刊是不利的,会浪费期刊的精力、资源。现行检测一稿多投的手段主要依赖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同期刊编辑在同一系统提交文章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到一稿多投行为。隐秘的一稿多投行为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只能借助编辑、读者等同人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