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原始数据是论文观点和结论的直接证据。通过展示和分析原始数据,作者能够证明其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实验记录、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数据等,它们为论文提供了坚实的事实基础。因此,原始数据对论文发表非常重要。但如何寻找可靠的原始数据却是众多学者的难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种寻找可靠数据的方法。
1、政府官网
政府或机构组织会主动公开统计的数据,以国家统计局为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家统计局新版统计数据库正式上线。在这里,有大量的开源数据,在网站首页就可以获取这些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包括月度、季度数据、年度数据、普查数据、地区数据、部门数据、国际数据。
2、论文作者
阅读同行发表的文章是学者科研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已发表的成果包含作者收集的原始数据,学者可与文章通讯作者取得联系共享收集的数据。比如,读到一篇文献,结尾会有这样的表述,通过联系通讯作者可以获取这个数据,通讯作者同意共享,就可以尝试发邮件沟通。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对方的要求来,比如给他署名,或者在致谢里提及,都会同意共享这个数据,这样也能避免剽窃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
3、第三方机构
通常指提供数据储存的机构或组织,他们会按照国际标准将数据进行分类储存。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 Data Bank, ScienceDB)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建设维护,是一个开放可信的通用型科学数据存储与发布平台,旨在服务全球开放科学数据共享事业,提供科学数据存储、长期保存、出版、共享和获取等服务。
现收录公开数据集8785063个,数据总量519074GB。
4、核心数据库
国际知名数据SCI、EI、Scopus与国内核心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都可以作为论文原始数据的来源。通常学者对于数据库的使用局限在查询文章和作者发文情况,但其实数据还包含众多数据资源。
一篇研究我国并列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的文章,其数据来源于维普和ScienceDirect。方法是:中文期刊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进行检索,在检索项的“作者简介”处输人检索词“并列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或“贡献相等”或“贡献相同”对检索结果进行逐条统计分析。外文期刊在《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在“advance search”的“all field”检索项中输人“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se work”,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