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随着透明同行评审的出现,学术出版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传统的盲审模式是学术诚信和质量的基石,但它因缺乏透明度、潜在偏见和偶尔的低效而受到批评。透明同行评审最近作为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案出现,促进了更开放、负责任和可信的学术交流过程。学点小编下文就来给大家分享盲审及透明同行评审的区别。
什么是双盲和单盲?
所谓双盲制度就是,审稿人不知道作者信息,作者也不不知道审稿人信息,双向匿名。
单盲则是审稿人和作者只有一方的信息是匿名的,单盲审通常作者匿名,审稿专家完全不知道作者的个人信息,而作者知道自己文章的审稿人,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对文章进行审核。我们常说的盲审一般指的就是单盲审。
虽说传统盲审模式并广泛应用,但也完全可能被滥用,特别是审稿人藏身幕后,可能会给出完全偏颇、充满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的意见,透明同行评审对这些无法令人接受的行为能有积极的防止作用。
什么是透明同行评审?
透明同行评审 (Transparent peer-review) 不同于公开评审 (Open peer-review)。
透明同行评审是指使评审过程对学术界和公众可见的做法。这通常涉及公开评审者的身份,与文章一起发布完整的同行评审报告,有时还包括作者对评审者的回应。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双盲或单盲同行评审形成对比,在传统方法中,评审者和作者的身份通常是保密的。
透明同行评审的好处
论文的同行评审更加透明,对期刊而言,可以树立公正的良好形象,无疑是受益的。
1、利于科研的交流
2020年2月,Nature重新发布了透明同行评审规则,表明从现在开始,提交稿件的作者可以在文章发表时选择匿名审稿意见,以及他们的回复信。当然,作为审稿人,也可以选择是否匿名。在2021年期间,近一半(46%)的作者选择发表他们与同行评审之间的讨论记录,这无疑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2、评审质量的提高
评审的可见性可能导致更高质量的评估。评审者意识到他们的评论将公开,更可能提供更详细和周到的批评。这可以提高已发表研究的整体质量,因为健全的同行评审有助于作者完善和改进他们的工作。
3、避免被恶意拒稿
论文发表的结果可能与作者的某些利益挂钩,因此,有时会出现利益驱动的恶意审稿行为,导致一些本应通过的论文被无理拒绝。
然而,一旦实施透明同行评审计划,所有审稿意见都面临着被公开的可能性,这使得一些怀有不良企图的审稿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更加谨慎,对于评审过程就多了一层监督保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作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也有效遏制了相当一部分学术不端行为。这对于作者和期刊而言,都是极为有益的。
4、作者获得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更加透明的同行评审模式,意味着一切审稿过程都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由于审稿意见有可能与论文一同发布,审稿专家会对收到的稿件更上心。部分审稿人出于对自身声誉和形象塑造的考虑,会更为审慎地评审论文,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透明同行评审制度对作者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总体而言,其益处显然大于潜在的弊端。在当前的学术界,透明化的同行评审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它可能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如建立健全的回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