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干货分享 查看文章

期刊编辑需要做科研工作吗?

发布时间:2022-10-19 来源:学点平台

        在作者和读者眼中,编辑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实际情况中也是如此,主要针对论文的格式、语法、语序等进行调整修改,使得符合期刊出版的标准。殊不知,编辑更重要的工作则是关注科研前沿,需要持续关注学术界,从而创新选题,提高期刊文章质量。

 

图怪兽_d37086694de41ddb17d69415c5505dcc_93480.jpg


        一、重编校的原因

        文字处理工作是作为编辑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编辑的日常工作也是与文字打交道,但是也导致编辑科研能力的弱化。其原因既有来自政策、工作任务重的客观现实,又与编辑思想的主观固化有关系。

        1、政策原因

        编校是保证文章阅读起来通顺,没有语病、语序、表达错误等问题,故而编校质量在期刊评优、质量抽检等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导致编辑对编校工作格外重视。有文件明确规定: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为不合格。

        2、工作压力

        我国是论文大国,每年有数百万的论文要发表,编辑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有数据表明,某些出版单位一个编辑的年发稿字数为 300万到600万,个别甚至达到千万量级。此外,期刊编辑人员严重缺失,编辑部大部分由2至3人组成,有的编辑部甚至只有1个人,整体力量薄弱。

        3、编辑思维固化

        “编校合一”是我国多数期刊编辑的工作模式,部分编辑已适应这种工作方式,从而形成了“重编校、轻学术”的固定思维。很多编辑认为若果将编校工作抽离出来,将导致无事可做,在这种情况下,慢慢的编辑的科研学术能力弱化。

        二、轻科研的影响

        在传统“重编校、轻科研”的工作方式下,编校虽然得到了保证,但也占去了编辑大量的时间,导致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影响期刊的质量,不利于期刊的长期发展。

        1、编辑科研能力下降

        期刊编辑的科研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关系着编辑能否洞悉科学前沿,创新选题策划。但是,编辑的科研能力也并不是要求编辑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产出科学成果,应该发挥其连接作者、读者的纽带作用,发挥其追踪前沿进展、发布尖端成果、促进新成果产生的桥梁作用。

        2、期刊质量下降

        学术质量是期刊生存的根本,过于重视编校质量,忽略学术质量,导致编校质量与学术质量失衡。虽说很多核心期刊并不缺乏稿源,相应的编辑约稿、组稿能力就被弱化掉。从长远看,期刊满足于常规,不寻求突破,削弱了钱作为承载学术成果、了解科研前线的载体,导致优秀论文外流,更加不利于期刊的健康发展。

        期刊编辑“重编校、轻学术”的工作模式,提醒作者投稿时应按照期刊要求对格式进行针对性的修改,避免在编辑初审这一环节被拒稿。

推荐资讯
揭秘学术论文投稿须知,期刊水平怎么鉴定?

学术期刊的选择对于论文发表至关重要,如何鉴定一本期刊的水平并判断其是否适合发表呢?学点小编凭借自己的...

期刊征稿| 《当代教育与教学研究》投稿指南

文章想要顺利发表,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尤为重要。关于社科类的期刊如何从众多期刊中,挑选出合适的呢?学点...

核心期刊发表录用率该如何去提升?

很多作者都疑惑,该如何提高核心期刊论文的录用率?其实想发表一篇论文并不容易,尤其是核心期刊的发表,既...

EI会议论文很水吗?如何筛选靠谱的EI会议

EI会议越来越多,品质也良莠不齐,想要一个既靠谱又能稳定检索的EI会议,可谓是难上加难。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