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国内核心期刊和SCI相比谁更好发表?应该所有科研人员都有过这个纠结吧?国内核心审核周期非常长,且版面紧张,这就让很多急于升学、加分或者评职称的研究人员不得不转投SCI。究竟国内核心期刊与SCI期刊对比,谁难度更大呢?学点小编下文将从几方面给大家分析。
硬性条件要求
中文核心≥SCI
除论文质量的高低外,国内核心期刊,对作者身份、职称等信息卡的比较严格,如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 必须本科单位,部分期刊还要求博士学位、副高职称;
● 大部分期刊明确规定只接受挂课题的论文;
这样的条件,直接就把80%的作者卡在了大门外,且不提论文质量。相比国内核心期刊,国际SCI/SSCI对作者限制少,选择空间大:
● 对单位、学历、职称完全没要求,一视同仁;
● 不需要有课题等研究成果背书;
● 理论上,只要文章质量过关,文章就能通过;
核心期刊目录
SCI≥中文核心
2023版北大核心目录共收录1987本期刊,南大核心期刊目录不到一千本,而2023最新JCR数据中,Web of Science覆盖的期刊有21,800 多种期刊。
与之对比,国内期刊数量少、竞争大,且关系稿居多,国际期刊数量多,投稿相对容易。
加之一本核心期刊收稿版面有限制,国内有的核心期刊甚至存在约稿的情况,那么留给主动投稿的版面比较少,进一步增加了发核心的难度。
认可度
SCI≥中文核心
SCI和国内核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SCI是国际上三大检索数据库之一;而国内核心期刊只是针对国内,有七大遴选体系,我们接触最多的则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等等。
就权威性而言,SCI期刊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承认,权威性更高一些,一篇SCI代表着的学术水平可能会比国内核心期刊要高,从而突显我们自身的科研能力。
就含金量而言,SCI三区,四区的文章,是略高于北大核心期刊的,甚至有的学校,分值核算时,1篇SCI顶得上2-3篇中文核心。所以如果单位没有明确要求必须发表中文核心,SCI才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发表周期
中文核心≥SCI
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从投稿到上知网的时间大多需要8-18个月的周期,而SCI大多需要6-14个月的周期。
写作难度
SCI≥中文核心
从写作难度上来说,SCI论文要比国内核心期刊难,SCI属于国际刊物,SCI论文肯定是需要英文写作,这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而言,有一定难度,我们可通过中文写作后进行翻译。
总的来说,国际核心期刊侧重论文质量,没有附加条件。只要论文质量足够硬,哪怕作者只是普通本科生,也可发表,反观国内核心期刊对作者身份有诸多限制。
另外国际核心期刊收录数量够多,而国内核心期刊的数量有限,所以其实从发表难度上来看,SCI论文发表更容易,且认可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