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2024年6月,Nature官网发布了1则文章,题为:China's research clout leads to growth in homegrown science publishing(中国科研实力推动本土科学出版业增长),其中详谈了近年中国本土期刊的发展趋势。
随着发展,国内学术行业不断崛起,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科学知识生产国之一。然而,国内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成果,仍然是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而非中国本土期刊。所以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国内学术行业也在不断采取行动。
目前,中国本土期刊中被WOS收录的期刊共514本,其中包括SCIE期刊:280本,SSCI期刊:15本,A&HCI期刊:4本,ESCI期刊:220本。
WOS数据库中众多的期刊,只有约2-3%的期刊来自中国,美国以高达5923本位居第一,我们与之相比还有很大一部分进步空间,所以增加中国期刊在WOS的占比是一个主要目标。
Nature发布的关于《中国科研实力推动本土科学出版业增长》一文中,提到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已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科学知识生产国。根据 Digital Science 的 Dimensions 数据库展示,去年有近 83 万篇论文涉及中国研究人员,约占全球 540 万篇文章的 15%。
2022 年,中国在自然科学论文贡献方面的自然指数首次超过了美国,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而非国内出版的期刊。从2012-2021年,国际最大的20家出版商发表了83%的涉及中国作者的研究文章。
伦敦的一名咨询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2023年中国学术出版报告的共同作者的Nicko Goncharoff说:“中国的期刊现在影响力还不够高,所以中国的科研人员倾向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中国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改变这种趋势,同时增加国内学术出刊的影响力。这些改变,虽然比较慢,但正在改变中国的学术出版格局,而且也会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以及沟通。
但是由于中国期刊起步较晚,创刊时间相比起国外一些经典老刊,并没有极大地优势,因此中国研究人员倾向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目前为扭转这一趋势,推出了多项举措来建设国内学术期刊库。这些变化虽然进展缓慢,但不仅可以改变中国的出版业,而且对国际科学合作的开展和交流方式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改变,可以摆脱西方主导的科学议程,鼓励更多更符合国家需求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国内期刊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与当地社区和国内问题联系起来”。
迄今,“卓越计划”也在增加对更多期刊的支持,和国际出版社合作,是“卓越计划”支持的期刊实现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通过此方式期刊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其中,Springer Nature 和 Elsevier 共出版了200多本中国创办的期刊。
部分国产本土期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