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ESPR期刊为何接连被“预警”被「On Hold」,又被剔除SCI
有投稿计划的作者,一定要当心,近期有不少期刊都频繁爆雷。前两天更新的SCI剔除名单中,其中Springer Nature旗下的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ESPR)被剔除,大家都很好奇,为何该期刊会接连遭遇中科院预警、「On Hold」,又被SCI数据库剔除。
ESPR被剔除SCI早就有迹可循,下面学点小编给大家仔细分析。
ESPR期刊预警过程:
● 2024年2月被列入了中科院预警名单中,预警原因:引用操纵、论文工厂;
● 3月下旬,又被科睿唯安标记为「On Hold」状态;
● 6月在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中,该期刊被镇压,为影响因子和JCR分区,镇压原因:堆叠引用、自引过高;
● 10月下旬,该期刊被科睿唯安剔除SCI数据库;
ESPR前脚被“预警”,后脚就被“On Hold”,接着又被镇压,最后被剔除,其实都离不开期刊质量问题。2024年ESPR因为被怀疑大量的文章是AI代写,所以经历了大规模的撤稿,今年共撤稿140多篇。
年发文量
ESPR这本期刊影响因子和刊文量都逐年上涨,发文量从2014年突破1000篇后,就逐年猛涨,2022年更是达到最高7247篇。
发文地区占比
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陆发文量最大,高达17303篇,,排名第1位,紧随其后的是印度和美国,分别为4352篇和2335篇。这本深受国人喜爱的期刊,接连受到重创,又经历撤稿风波。
撤稿风波
ESPR 史无前例地宣布撤回近140篇已发表的论文。撤稿原因主要是文中存在奇怪的语句、疑似ChatGPT生成的内容。随着这一连串撤稿事件的发酵,ESPR不仅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损失,更因这一连串的“瑕疵之作”而痛失其宝贵的影响因子。
撤稿起因
早在一年前,研究员兼科学侦探Alexander Magazinov与Guillaume Cabanac首次对ESPR文章中存在的可疑引用、折磨人的措辞和不公开文章是否使用AI等现象提出了担忧。
二人使用共同开发的“问题论文筛选器”寻找ESPR里的问题论文,最终标记了1850篇文章(见下图),而且其中的大多数文章的参考文献里都有被撤回的论文。
案例分析
研究员Guillaume Cabanac表示,超过100篇论文包含了奇怪的表达和不标准的短语,认为这可能是AI生成的。而且“奇怪的表达”这个标签只适用于这种情况出现次数在五次或五次以上的文章,以避免误报。这意味着ESPR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没有被展示出来。
如,2019年3月的题目为:”影响道路交通事故频率的环境因素:巴基斯坦郊区的一个案例研究 “的论文中指出,作者用“货币灾难”代替“金融损害”,用“创造国家”代替“发展中国家”。该论文于今年3月被撤稿,通讯作者未进行回应。
论文内容疑似ChatGPT生成
有的论文似乎在撰写时使用了AI但未公布,如2023年9月题目为:重振地球:释放绿色能源在土壤修复中的力量,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的论文中,第三部分以短语“Regenerate response”结束。
实际上,这个短语是ChatGPT上一个按钮的标签。点击该按钮,ChatGPT就会重新生成一个回答。这篇论文于今年7月被撤回,但撤稿通知并未公布原因,也未提及使用了AI。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Kangyan Li未进行回应。
出版商回应
Springer Nature出版方进行了回应:这些撤稿是我们的科研诚信部门调查的结果,这些论文因各种原因被撤回,AI的使用并未在所有案例中得到确认。
具体来说,该期刊因为引用操纵和论文工厂的问题,导致其学术质量和可信度受到质疑。这些问题影响了期刊的声誉,从而被科睿唯安标记为「On Hold」状态。
此外,该期刊在2024年撤回了多篇文章,撤稿原因包括同行评议过程受到损害,不恰当或不相关的参考文献,包含不标准的短语,不在期刊范围内的内容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该期刊的质量问题,导致其被SCI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