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干货分享 查看文章

慎投!15本医学SCI期刊被列入“高风险”黑名单

发布时间:2025-04-20 来源:学点平台编辑


3月20日,中科院发布了最新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相比往年,2025年的名单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前几年医学领域期刊持续霸榜:占比超40%,但今年首次零预警。

要知道,医学领域的期刊一度是预警名单的主要对象,许多相关期刊因涉嫌学术不端或其他问题而被列入黑名单。本次没有这说明医学领域整顿初见成效了吗?‌

2025年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中没有医学类期刊,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医学期刊都是安全的。‌仍然存在其他机构或平台发布的黑名单或警示信息,科研人员在选择发表平台时仍需谨慎。

列入黑名单的医学期刊

对医者而言,发表是职业晋升的“硬通货”,但若误投问题期刊,轻则论文被撤、学术声誉受损,重则影响整个团队的科研前景。根据最新预警信息,以下15本期刊被多家机构列为高风险(注:部分期刊因政策调整可能已整改,请以官方最新名单为准):

QQ截图20250416113500.png

如何避开“学术陷阱”

论文发表的关键:如何挑选正确的期刊

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选择安全的期刊至关重要。安全的期刊具有严格的审稿制度,确保发表的论文质量,对于论文发表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期刊时,务必谨慎选择,如何查询期刊状态是否安全呢?

‌‌避雷一:识别预警信号

通过查询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WOS的On Hold名单,首先排除已经被预警期刊的。

避雷二:审稿周期悖论—快≠好‌

“7天录用”“15天见刊”等宣传语看似高效,实则是“水刊”的典型标志。正规SCI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平均需6-8个月,而有的期刊出现“3天送审、5天返修、10天录用”的情况,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SCI期刊审稿流程:编辑初审→同行评审→返修→终审→录用→上线→检索,所以要警惕期刊的审稿过程。

避雷三:数据库查询—识别“高危期刊”‌

SCI期刊的收录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月都会更新剔除名单,为避免期刊被踢,监控期刊的异常数据就非常重要。

可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期刊自引率、撤稿率、发文量、发文地区占比等等。

在“破五唯”的科研评价改革背景下,论文质量终将回归本质。与其冒险投递黑名单期刊,不如沉下心打磨研究,选择“小而精”的垂直领域期刊。记住:一篇扎实的论文,比十篇水刊文章更有价值!

 微信图片_20241025111821.jpg


推荐资讯
期刊投稿想提高命中率,这些点千万要抓准!

写作、研究、投稿是学术研究人员的日常,期刊发表是学术研究成果展现,也是职称评审的必经之路。但其实写稿...

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学术界认可度是否一致?区别在哪?

作为学术工作者而言,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有哪些区别?大家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两种论文除形式和发表难度不...

令你的论文图表一秒燃爆眼球的排版小技巧!

论文可读性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条件,插图是科技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与绘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可读性...

论文无法过审原因有哪些?

论文发表通常都会经历三轮审核,初审、复审、终审等三个环节,大部分稿件也都是因为审稿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