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60年里的4500万篇论文和390万个专利,结果发现无论哪个领域,代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论文与专利的突破性都在随时间流逝而下降。
论文作者表示,这种下降不太可能是由已发表工作的质量或是引用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他们认为,科学家和发明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依赖一套较为狭窄的现有知识体系。
很显然,论文作者将发现与发明创造下降的原因归纳于较窄的现有知识体系,这是不可避免的。世界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后,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从2010年开始经济增速从10%开始,到去年将至6%左右,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增长已是呈下降趋势。
经济与科学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经济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新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新事物也就意味一切都是未知的,长时间内无法取得进步。从这一方面讲,发现与发明的突破性都在下降从经济发展看是处于下降的态势。
狭窄的知识体系意味着遵循前人的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突破与创新。在我个人看来,受制于技术和人员。新技术的产生推动着科学新发现,科学新发现反哺于新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新技术没得取得突破,新发现也就不可谈。学者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证明自己的假设,从而得不到广泛接受与认可,知识体系不能得以更新。
科研工作关键在人,技术只是工具,发挥工具的作用。现今学术研究难有大突破,或许是缺乏天才型学者。所谓天才型学者,爱因斯坦就是最好的例子。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完成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因此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得不到验证,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直到如今,关于爱因斯坦的有些假设才被一一验证。
21世纪科学发现包括黑洞照片、量子通信、暗物质的发现、证实引力波的存在等等,这些发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人类科学水平提升了一大步,但若与20世纪初期的科学发现相比,确实暗淡了一些。可科学的本质并不在于比较,而是探索宇宙奥秘,引领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