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2012年9月30日,日本筑波大学N. KINOSHITA、M. PAUL、Y. KASHIV等人在Science 期刊上发表了名为:A Shorter 146Sm Half-Life Measured and Implications for 146Sm-142Nd Chronology in the Solar System的研究论文。
主要针对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等问题,该研究通过对146Sm/147Sm α-活度和原子比的分析,确定146Sm的半衰期为68±7 (1σ)百万年,比目前使用的103±5百万年短,这个半衰期值表明早期太阳系的146Sm丰度较高。由于新的146Sm半衰期和(146Sm/144Sm)0值的综合影响,146Sm- 142Nd时期的陆地、月球和火星行星硅酸盐地幔分异事件收敛到较短的时间跨度和较早的时间。
这篇文章 却在2023年3月31日,应作者要求被撤回,撤回原因表示:分析样品存在缺陷,导致结论不可靠。
官方给出的消息是证实: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数据是不一致的,在进一步检查记录后,差异其实归因于所分析的Sm样品的化学处理过程中的缺陷。
在文章中,通过测定146Sm到147Sm的原子数与α活度的倍比,并使用已知的自然产生的147Sm的半衰期来测量146Sm的半衰期。146Sm和147Sm活度比是在由富含147Sm的材料辐照产生146Sm的薄源中测量的。在用natSm稀释原始薄源得到的较大质量样品中测量了146Sm和147Sm原子比。为了从稀释样品中测得原始Sm源中的146Sm和147Sm原子比,需要稀释比。
我们现在认识到文章中使用的稀释比率(列在辅助在线材料(SOM)的表S1中)与可以根据147Sm α活性(也列在表S1中)、147Sm半衰期和SOM中详细的稀释程序独立提取的值之间存在差异。表S1中所列的稀释倍数是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原始来源中的147Sm含量进行测量得到的。我们将观察到的差异归因于ICP-MS测量中未被识别的系统错误。
目前不能对2012年的数据可靠进行重新分析或修正。因此,只能撤回此篇论文。除D. J. Henderson和T. Nakanishi外,其他所有作者都同意撤稿。
更多学术资讯,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