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论文被发表后,作者和期刊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更多的同行下载、阅读、引用,这样能提升作者和期刊的影响力。然而,绝大部分论文是沉默的,不会受到太大的关注,SCI期刊的论文也是一样,更何况是普刊。
在这里并不是歧视普刊,普刊关注度、知名度都没有核心期刊高,最重要的是优质稿源也非常少,期刊质量自然就低。所以,普刊文章被埋没很正常。学术界将被埋没、没有人引用的文章称为“睡美人”。“睡美人”文章是学术资源的浪费,在当今版面紧张,且有巨大发文量的需求下,能刊载在期刊上的论文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
英文普刊同样如此,国内不好发文章,转投国外。学术圈突然涌出很多国人主办的英文普刊,投稿者基本为国内学者,目的很简单为了完成项目结题或职称评定的任务,学术圈将这个戏称为“出口转内销”。
题主在谷歌学术找到的英文普刊或许是国外期刊,但同样不能避免这个问题。SCI是世界上最全的数据之一了吧。每年发表上百万的论文,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文章都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也会出现关系稿、人情稿,也会因为评职称而发论文。所以,文章质量层次不齐,被埋没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既然期刊没有能力提升影响力,但还自负盈亏,索性摆烂,只要文章不涉及学术不端行为,文章符合期刊收稿方向,给一定的“版面费”就能发,这样的期刊能有什么文章质量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