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如今已是期刊编辑选择审稿人的一个途径,因其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更加了解文章的研究内容,从而返回优质审稿意见的概率更大。但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同样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人情关系等非客观因素,导致审稿意见缺乏客观性。因此,期刊会选择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吗?概率有多大呢? 期刊选择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可能有以下几种弊端:(1)容易产生非客观、非理性的评判现象。作者为便利论文发表,有可能选择、推荐自己相当熟悉、关系密切的审稿专家,有可能出现过誉、包庇等评审结论。而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对编辑部取舍论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与审稿专家私下沟通,不符合双盲审的要求。由于是作者本人推荐的审稿专家,作者对其信息了如指掌,容易与审稿人进行联系,商讨审稿意见,干扰审稿者对文章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判,导致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等无法得到保证。(3)使稿件录用率虚高。有研究表明,全部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评审的稿件录用率61.5%,比全部由编辑选选的审稿人评审的稿件录用率高约 24%。(4)存在人情或利益往来。今年3月科睿唯安公布的被剔除SCI名单中,有很多期刊是因为操纵同行评议,使文章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无法得到保障。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就是常用的手段之一,期刊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使同行评议全程可控,评审的结果既失去了公允和公信力,也失去了评审的严谨性。 因此,期刊选择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时都比较谨慎,有的期刊或部分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并将审稿环节对作者完全保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审稿偏倚;有的则对推荐的审稿人仔细筛选、论证,确保审稿专家专业对口,并与作者并无直接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