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审稿人是期刊外审的主要负责人,对把握文章质量非常重要,但审稿人不属于期刊工作人员,且审稿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何选择小同行专家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选择高水平的小同行专家,应体现 2 条审稿优化原则:学科上是小同行;学术水平比作者稿件水平略高筹。对于综述性文章,必须送大同行专家审稿;其他类文章应选择对口的小同行专家。
若细分原则则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分散,审稿任务不宜过分集中,要分散到各地区、各单位、各专业。世界上大部分稿件是由少部分优秀审稿人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审稿分配不均,容易导致审稿疲劳。因此,承办单位编委的审稿以不超过总审稿量的 35% 为宜,任何一位编委的审稿量以不超过总审稿量的 15% 为宜。
(2)对口,送稿件内容要与审稿人的专长对口,必须选择合适的小同行专家,即使是同一学科,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不同,对文章的把握也不一样。(3)交叉,不同单位、不同城市间要尽可能进行交叉审稿。(4)回避,审稿人要回避审阅所有与自己有关系的稿件,尤其是作者所在单位的审稿人、作者的导师更应回避。期刊都有回避相关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确保审稿的客观性,比如利益冲突。(5)保密,坚持审稿人与作者不见面的原则,尤其是退稿的稿件,有的杂志实行双盲审稿,显然这有利于这一原则的贯彻,也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篇来稿。保密的另外一层含义为对审稿的内容保密,有的审稿人对文章的内容、方法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审稿人为抢占发表先机,故意拖延审稿。(6)不可替代,即审稿程序和审稿人的权利不可替代,任何人为任何单位所做的鉴定、评审材料,都不能替代期刊的审稿程序和期刊指定审稿人的书面审稿意见。返回作者的审稿意见是编辑综合审稿人和期刊出版规定后整理而成的。
审稿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决定稿件取舍,也是刊物准确、及时、有效地传播的重要保证,遴选合适的审稿人才能保障审稿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