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SCI期刊编辑邀请审稿人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期刊需要大量优质的审稿人为稿件把关,因此寻找和维护好优质审稿人也是编辑的重要工作之一。初次被编辑邀请为审稿人都是非常激动的,毕竟意味着学术能力的认可,因此初次担任审稿人审理的都非常仔细、认真,但审稿人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有研究表明,20%的审稿人完成了80%的审稿任务,说明大多数审稿人对审稿的热情并不高。期刊在邀请审稿人方面可谓绞尽脑汁,有的期刊在作者投稿时会提供一个选项,即是否同意成为期刊的审稿人,作者勾选后,若期刊认为作者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则会将其纳入到期刊的审稿人资源库中,有合适的稿件时就会分配文章给审稿人。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即审稿人积极性较弱和报酬与付出不对等。审稿人参与审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对学术共同体的责任,审稿人愿意为学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对学术能力的认可,同行评议作为期刊把握质量的关键,审稿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以往,审稿人指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研究者,博士生是不被包含进这个范畴的。但在如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的时期,为满足庞大的发文量,期刊不得不降低同行评议审稿人的标准,尽可能保证审稿质量。
因此,作为初审审稿的审稿人,审稿过程需要保持公正、客观和独立。需要遵守审稿规定和流程,不对论文进行任何利益相关的评估和判断,只依据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提供建议。这些内容编辑一般会通过邮件告知,或在邀请审稿时一同将这些内容附上,以便更好了解期刊对审稿的标准与要求。
成为优秀的审稿人是能力与责任的体现,期刊一般会在年末感谢优秀审稿人,并颁发相应证书,在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其它官方渠道表扬优秀审稿人,这对审稿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赞扬。有的期刊还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支付一定的审稿报酬、减免期刊版面费,或优先安排文章出版。
总的来说,被SCI期刊编辑邀请审稿是一种荣誉和责任,需要认真对待。通过审稿,审稿人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评估能力和扩展知识面,从审稿中获得领域研究前沿热点。如果审稿态度端正,审稿质量较高,期刊会向你持续发出审稿邀请,这也能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科研资源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