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撤稿是一种常见的学术行为,是学术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机制,刊登撤稿声明则是维护科研诚信的重要措施,从而避免论文中的错误对学术界造成误导,警示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而净化学术环境。那么,撤稿后的文章还能被下载、引用吗?
世界上撤稿最多的学者是德国麻醉学泰斗约阿希姆·博尔特,在2023年7月30日这一刻,已累计被撤稿达184篇之多,这一数字稳居全球首位,甚至超越了日本学者藤井善隆的183篇记录。
撤稿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因学术不端行为主动撤稿,主要包含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署名纠纷、剽窃等行为,作者在发现文章存在上述问题后主动撤稿二是因读者、编辑发现后被动撤稿,主要原因为数据造假、一稿多投。撤稿文章期刊一般会刊登“撤稿说明”,并在官网或其它官网平台进行公示。
由于各数据库和期刊对撤稿的流程与标准并没有统一的参照,由此产生了“撤稿申明”“撤稿说明”“撤稿”“撤稿说明”,被撤稿的文章有的也可以在发表的官网和收录的数据库中检索下载并引用。针对网络首发文章,知网会有明显的“撤回”标识。
有研究调查了文章撤稿在维普、知网、期刊官网的情况,发现维普刊登了信息较为全面的撤稿声明,但是较多撤稿论文无法检索;知网几乎未刊登撤稿声明,但是大部分有“撤回”标签,有 的撤稿论文仍可下载,下载的文档中也无“撤稿水印”。
期刊官网对撤稿文章的处理不尽相同,有的还行通过购买、文献求助等方式获取论文,有的可免费下载,有的在期刊官网中刊登了撤稿声明,并作出“本文已撤稿,请勿继续引用”的提示,且已无法继续下载原文。
因此,撤稿文章能否被下载、引用与期刊官网和数据库对稿件的处理有关,若是较为全面的撤稿信息登录、处理,文章将不能被下载、引用;若是仅刊登撤稿声明,稿件则可被下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