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论文可重复性指读者可按照已发表论文中的方法、数据复现实验过程,并能得出与论文的一致结果。科研成果的可重复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研究数据来源可靠,研究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原始或处理过的数据文件、软件、代码、模型、算法、材料等;二是研究过程透明,实验条件、环境和操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或被广泛认可;三是基于上述研究数据和研究过程,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从上述可以看出,论文可重复性要求研究全过程透明,有助于防止学术资源的浪费与推动期刊开放运营。
1、防止学术资源浪费
学术资源包括学术期刊、项目基金等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物质,顶级学术期刊的版面有限,很多学者一生都只能发表几篇顶尖期刊论文,若是刊登不可重复的论文,是对顶尖学术期刊的浪费,而且会对后续学者的研究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术研究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我国目前能申领到的最高级别科研资助项目,它是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 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接收申请 4 612 项,资助415 项,平均资助率为9%,资助经费为 162880万元。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学研究代表着其科研处于较高水平,且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其产出的文章成功发表在顶级期刊后,因实验结果的不可重复性而导致被撤稿,则会浪费已花费的学术资源。
2、推动期刊开放运营
再现性论文发展的基础在于原实验提供了足够详尽的数据资料,这也是论文期刊开放运营的核心诉求。期刊开放运营是期刊出版的趋势与热点,由此也产生了开放同行评议、选择性同行评议、出版后同行评议等不同的审核制度,以及注册报告、预印本平台这类新兴的出版模式。
预印本平台要求作者在将文章上传至平台时,尽可能将文章的数据、代码等信息提供的更加全面、详尽,以便读者能复现文章的结论,并对文章质量的做出判断或提出修改意见。注册报告则是以论文实验设计、原理的可靠性为依据,保证文章的发表,而不以文章的结果好坏为依据,对阴性结果更加友好,减轻了审稿偏倚,从源头上弱化作者修改论文数据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