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风向标,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汇集了学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领域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发表核心期刊成为职称评定、项目申请、认定科研能力的基础,但目前看来,我国核心期刊的发表现状并不乐观。
1、我国核心期刊类别
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制作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制作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科院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及南京大学社科评价中心制作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CSSCI) 来源期刊目录”。
2、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现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调查发现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在4%以下,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大量本应学生独立署名的文章现在是以师生合署出现,占期刊全部发稿量的10%~30%”。
我国核心期刊追求高职称、有项目、名校单位,达不到此类要求的稿件不管文章质量如何通通拒稿,这让高校青年学者的成果无法发表。但在职称评审等学术活动中,核心期刊文章是最最基本的条件,这就让青年学者无出路可言,也就极大的挫伤了研究的积极性。
3、背离学术期刊初心
学术期刊的初心是为了发表最新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现在的核心期刊被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左右,为“保核心”“返核心”“进核心”花费期刊资源。因此,花费大量资金邀请名家赐稿,且只接受约稿不接受自投稿件,不注重选题策划与作者服务,在一定时期内能显著增强期刊影响力,但与期刊的初心相背离。比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的主编透露专家约稿量占该刊年度发稿总数的90%以上,读者诧异其语气如此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