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术动态 查看文章

SCI影响因子真有这么重要?

发布时间:2022-09-30 来源:学点平台

      学术界为之顶礼膜拜的“神物”和“法器”:影响因子和被SCI数据库收录,严重误导了科研方向,“唯SCI论”、“唯影响因子”甚嚣尘上,但与学术期刊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初衷相违背,期刊社也在提高影响因子上费尽心机。那么,影响因子真有这么重要?

图怪兽_22b47498e0272cc4034335cb8551abe1_18644.png


      一、SCI分区

      SCI在国内通常用于职称评定、项目申报、项目结题,不同级别的项目对论文的发表要求也不同,如省级项目在国内普刊、核心期刊或SCI四区发表即可,若国家级项目则要求一般发表在SCI一区或二区。

      国内常用的SCI分区标准一般以中科院发布的为准。以2021年12月20日为例,《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共设置18个期刊大类,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呈金字塔形式分布,即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

    二、不可过度看重影响因子

      发明期刊评价指标的美国科技信息所的Garfield博士曾发出警告,影响因子只说明期刊和编辑寻找好稿子的能力,而做评比用,则是危险的。然而,只看重期刊影响因子的论文发表却越来越普遍。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必要了解影响因子计算的局限性,力争破除“唯影响因子”的错误观念。

      1、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SCI影响因子的计算只考虑过去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即一篇论文对期刊的贡献时间只有两年。显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前沿科学研究,因其超前的思维想法并不会被同时代的科学家或学者被接受,导致其被引用数较低,这并不能说明论文质量不高。爱因斯坦于1905年首次提出相对论,直到1919年相对论才引起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2、期刊数据库的局限性

      SCI影响因子是基于所收录的数据库而计算的,但中文期刊被收录的比例较低,有近5000种中文期刊被SCI数据库拒之门外,影响了引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期刊评判标准繁多

      被引用数只是评判期刊的一个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Scoups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数据库之一,从期刊指标、文献指标、研究者指标三个方面综合评判期刊质量,力争为学者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帮助筛选期刊。

推荐资讯
核心期刊投稿怎么提高通过率?

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核心期刊不仅论文质量要求高,关注的人也很多...

申请博士发表SCI要如何做?

考博发表SCI论文如何做?如何快速发表?如有便捷方法,估计很多人都想了解。但论文写作...

SSCI检索报告怎么打印?在哪打印?

一篇论文只有被数据库检索后,才能开具检索报告。很多高校评职称、申博以及项目申报等都要...

机器参与论文写作是大趋势嘛?

最近爆火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又一次将我们的视线聚集人工智能,也让多家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