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近期,科睿唯安宣布,在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时,将不再计入被撤论文的引用次数。一直以来,很多作者想知道被撤论文的引用是否应计入期刊的影响因子,这是一个有争议但又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标,用来衡量他人引用该期刊论文的频率。对许多院校来说,影响因子已成为其教师研究重要性的代表。
根据公告,撤稿情况相对少见,仅占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的 0.04%。但最近的总体撤稿率有所上升,约为0.2%,再加上撤稿时间的缩短,促使了政策的改变。
Web of Science的主编Nandita Quaderi在公告中:,“新规旨在防范撤稿论文引用对期刊评价的潜在扭曲,维护学术评估的公正性。”
影响因子是什么
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和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全球公认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影响因子(IF)是衡量某一特定年份期刊上的平均文章被引用的频率。它通过计算期刊文章被引用的次数来衡量期刊的重要性或排名。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这可能意味着期刊发表的文章质量较高,因为高质量的文章更可能被其他学者引用。
影响因子计算方式
影响因子反映的是一个期刊在特定年份内被引用的频率。
具体来说,影响因子是通过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报告年份中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得出的结果。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以2024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
IF(2024年) = A / B
A = 该期刊2022-2023年所有文章在2024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 = 该期刊2022-2023年所有文章数(仅Article和Review Article)
注:分母中所统计的“文献总数”仅涉及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类文献。
影响因子的更新
科睿唯安会在每年的6月《期刊引证报告》中发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代表的是某一年中前两年发表在期刊上的作品被引用的次数,除以前两年发表的可引用项目总数。
规则调整
撤稿引用保留分母位置
本次,Clarivate的公告中表示:从2025年的《期刊引证报告》开始,Clarivate将在分子中剔除被撤稿文章的引文,“确保被撤稿文章的引文不会对影响因子的数值产生影响”。被撤稿的文章将保留在分母的文章数中,“保持透明度和问责制”。
根据新政策,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将发生关键变化:
影响因子 = 特定年份引用总数(剔除撤稿引用) / 前两年发表的可引用论文数(包含撤稿论文)
2024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
IF(2024年) = A / B
A = 该期刊2022-2023年所有文章在2024年中被引用的次数(剔除撤稿引用)
B = 该期刊2022-2023年所有文章数(包含撤稿论文)
文献计量学专家Reese Richardson表示:"这个决定直观上是合理的,但可能会刺激人们反对撤稿。将撤稿引用保留在分母中,加深任何特定撤稿对期刊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得辅小编很好奇:有多少期刊影响因子会因为这一变化而大幅下降。
这一变化不会影响H指数
Quaderi表示,这一变化不会影响研究人员的H指数,这是衡量引用行为和生产力的另一个指标。换句话说,当Clarivate计算h-index时,它不会从计算中移除被撤回的论文或对这些论文的引用。
根据科睿唯安近5年发布时间规律,2025年的JCR期刊引证报告及影响因子即将在6月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