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很多小伙伴在投稿时都是卡在外审环节,即同行评审阶段,由于文章质量达不到期刊发表的要求,文章被拒稿。作者就误认为是审稿人不同意发表,编辑是在综合审稿专家意见后做出拒稿决定,但并不代表审稿人有权觉得文章录用。
一、审稿人与编辑的职责
审稿人与编辑在论文发表中承担不同的职责,编辑是联系审稿人与作者的桥梁,审稿人则主要负责把握文章质量。
1、审稿人
审稿人是期刊同行评议时,期刊将初审通过的稿件交到同行评议专家或小同行专家手中,对其进行学术质量的把握,针对文章的创新性、逻辑严谨性、科学意义、研究方法的合理等学术方面进行审核。所以审稿人只是对文章学术质量的把关人。
其次,审稿人一般都是期刊的专家库成员,或是邀请的特约专家对当期文章进行审核。期刊会根据文章的专业领域对其进行精准匹配,以保证专家审稿意见的专业性,从而保证期刊学术质量。
2、编辑
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编校与创新性工作。编校工作贯穿期刊发表的始终,最初的期刊编辑初审主要从出版质量和学术质量两方面进行把握。出版质量就是针对稿件的语序、语病、表达等基础性问题进行审核,并结合期刊定位与办刊宗旨综合评断稿件是否能发表在期刊上;学术质量则指编辑对要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把握,根据编辑自身的专业知识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是该领域前沿科学动态,保证期刊学术质量。
创新性工作是指编辑应在组稿、约稿、选题策划等方面下功夫,这些也是编辑审理稿件时会考虑的重点。比如说,期刊最近新增设全媒体栏目,这方面的文章的需求比较大,且是新闻传播领域当前研究热点。这类文章在审核时更容易通过,也能体现出期刊特色。
二、期刊运营模式
论文录用与期刊的工作模式有关系,无论是编辑部决定还是主编决定,都和编辑有关,审稿人同样不能决定是否录用文章。
1、编辑部决定
此类期刊的整体运营以编辑部为主,主编及编委会等其他人员为辅。由期刊主办方成立编辑部,设立编辑部主任、编辑等职位,聘用全职编辑从事期刊运营的相关工作。编辑部成员根据分工不同,分别负责稿件的初审、终审等业务,通过临时聘用或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科研人员作为外审专家开展同行评议工作。同时,编辑部还要负责与作者及编委的沟通,以及稿件的编辑加工、出版和传播等工作。
2、主编决定
此类期刊的整体运营以主编团队为主,编辑部等其他人员为辅。主编团队负责期刊的内容生产,对稿件质量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进行评审,以及部分需要较强专业背景和学术素养支撑的期刊工作。编辑部则主要负责期刊的内容传播,即稿件的编辑加工、文字校对、纸刊印制、出版发行、宣传推广和质量检查等,同时也负责在内容传播阶段与作者的沟通。此类期刊的整体运营以主编团队为主,编辑部等其他人员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