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学术期刊的专家审稿意见对投稿论文录用与否有直接影响,在某些作者的观念中,稿件的命运主要取决于专家的意见。有的编辑则直接将专家意见用复制”的方式粘贴给作者,以此全权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些审稿意见虽真实,但不具有参考性。
一、专家审稿意见的产生
专家审稿只有在期刊邀请专家时才发生,是被动的一方。同行评议是对稿件进行学术把关,凭借自身在专业领域的深厚造诣,帮助编辑完成对文稿的学术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审查以弥补编辑在学术专长上的不足,其本质是作为编辑的审稿辅助而存在的。
辅助就意味着专家审稿意见并不是返回给作者的意见,是编辑撰写审稿意见的参考,构成审稿意见的学术部分。专家往往重视论文的学术性,对文章选题、实验方法、结论等进行评价,发现文章不合理的部分,并提出相应的审稿意见要求作者进行修改。期刊一般会邀请2个及以上的专家进行审稿,在返回较一致的意见时才进入下一环节。
二、期刊审稿意见的产生
期刊审稿见直接反馈到作者手中的,包含审稿专家与编辑意见,是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有的编辑直接将专家审稿意见复制粘贴交给作者,这是不可取的,也就不具备参考性与准确性。
编辑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厘清专家审稿意见和编辑部意见两者的异同,正视自身在审稿工作中的作用,真正做好从专家审稿意见到编辑部意见的转化。编辑在学术性的把握应来自于专家审稿意见,这是编辑薄弱的地方。但以注意言辞,对带有批判性的审稿意见应用平和、幽默的语调撰写,对创新性强的文章,应鼓励作者。
期刊出版格式规范是专家容易忽视的部分,编辑应以技能之长,提醒作者修改论文格式、语言表达。此外,期刊对意见适合性应考虑在内,与期刊的办刊宗旨、学科特长、栏目设置、发展方向等密切相关。对于期刊而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