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
2018年,以教育部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中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为标志,“破五唯”改革正式启动。在这之后,又有多项关于“破五唯”改革的文件下发。“唯论文”又延伸出“唯SCI”“唯影响因子”,破五唯的初衷是为了将科研评价拉回正轨,从高质量期刊、高影响因子回到科学研究与论文质量本身,顾虑国内学者将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顶尖期刊上。
新发表的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我国对高质量研究的贡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展的研究却少得多。 2022 年,中国的 "份额/数量比 "达到 82%(100% 表示完全没有国际合作)。这一数字几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2015 年,中国的比例为 72%。2022 年,中国在《分析化学》期刊上的份额/数量比为 96%。
从Nature报道来看,我国破五唯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样,这种情况也需要注意。破五唯并不是不发SCI,而是尽可能将优质稿件刊登在国内顶尖期刊,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核心期刊的承载能力有限,影响力较SCI期刊也更差。因此,发表SCI仍然是许多前沿科研成果的首选。具体分析来看,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承载不了这么大的体量。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热点论文世界占比持续增长,数量首次排名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我国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继续保持在第2位,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保持在第1位。
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9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27.3%,数量比2021年统计时增加了16.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占世界份额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7.85万篇,占世界份额为42.9%,仍居第1位。
其次,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国外的SCI、EI数据库影响力肯定要比国内的北核、科核、CSCD大。国内期刊刊载文章,其摘要都有中英文版本,其作用就是为了便于被国外SCI、EI等数据库检索,以及国际学者在这些数据库中检索文章时能准确、快速的匹配文章,这样能增加文章的曝光度,更利于学术交流。
最后,对于顶刊来说,版面费不是问题,对于质量好的文章期刊都有版面费减免政策,甚至于有些还有稿费。国家目前是鼓励国内学者将最新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但长期以来形成的SCI至上观念一时很难改变。
所以,破五唯已经有一定的改善。但国际学术合作交流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也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做研究。因此,破五唯与国际合作交流两手抓才能促进我国科研长久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