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术动态 查看文章

什么是掠夺性会议?如何判断掠夺性会议?

发布时间:2024-03-28 来源:学点平台-运营王霞

近几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低水平的营利性学术会议——也就是“掠夺性会议”(Predatory conference)。什么是掠夺性会议?哪些作者可能成为掠夺性会议的目标?要如何去鉴别掠夺性会议?学点小编就这个问题各位大家解答。

什么是掠夺性会议?

掠夺性期刊和掠夺性会议的做法有很多吻合之处,可以考虑采用一种频谱方法,其中的实践范围从掠夺性很强到低质量再到高质量。

掠夺性会议通常是指质量低下、以营利为唯一目标的会议。会议的主办方并非正规的学术团体。掠夺性会议的组织混乱,基本上不存在准入门槛,几乎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只是利用科研工作者发表文章的需求或是展示科研成果的愿望来获取利益。

image.png

掠夺性会议具有欺诈性、欺骗性和不可接受的质量。可通过查看会议的日程安排,审视广告中的内容。一般从广告中就能发现掠夺性和欺骗性信息的迹象。例如,可能存在剽窃知名媒体、冒用研究人员姓名、使用不存在的会场以及毫无意义的程序等情况。

如何判断掠夺性会议?

缺少同行评议

会议投稿论文同样是需要经过同行评议的过程,不只由一人评议。评议过程不独立,即会议组织者、老板或员工均能参与评审。评议人员无相关的背景或背景不足,同行评议形同虚设,这一类会议就是就可以判定为掠夺性会议。

任何欺诈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会议组织者的掠夺特性

 主办方是一个营利公司,却声称自己是非营性质的,又或者对其与营利性伙伴公司的关系有所隐瞒或含糊其辞。在举办学术会议的过程中虚构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及谎称大学或其他机构为其合作伙伴或赞助商。

列出的地址或电话号码是假的,或者根本不存在。组织名称所暗示的运营国家或地区与事实不符。信息不透明。使用虚假信息掩盖组织者的身份或国籍。没有列出组织的所有方或管理方。组织者伪造学术职位或资历。

通用标准进行判断

会议费用明显高于同领域代表性会议,而且相比于参会者,报告人需支付更多的费用;

会议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好几个研究领域;

稿件录用快,投递的稿件录用周期,相比其他会议更快,有的甚至一周就可接收,还有的会议截止日期总是无端延长;

谁最有可能成为掠夺性会议的目标?

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掠夺性会议的目标,但主要集中在年轻的新兴研究人员。国际学术会议联盟(IAP)通过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不仅仅是年轻的新兴研究人员,一些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陷入了掠夺性会议的陷阱。

为何会有掠夺性会议的召开?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研究领域的货币化和商业化。如果我们审视学术出版制度,就会发现正当性和商业利益可能会导致与研究诚信的冲突。

当然,还有重数量轻质量的研究评价体系。任何研究人员都会承认出版的压力,如果评价制度中表示,发表了论文,研究机构就会获得经济奖励。这不导致一些学者有掠夺性行为。

此外,还缺乏透明度。无论同行评审制度是完全公开、匿名还是混合,同行评审的培训、能力和认可度不足都会加剧这种情况。

以上这三种情况,都是可能驱动掠夺性会议召开的原因。

掠夺性会议是利用研究者对分享和展示他们成果的渴望来牟取利益。这种不仅会给研究者一个体验非常糟糕的参会经历,也会使参与的科研者因此而名誉受损、甚至职位不保。不过归根到底,要根除掠夺性会议基本不可能。只有学术研究人员,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提高对掠夺性会议的鉴别。